top of page
Bendik Giske by Luke Abby.jpg
PURE Guest.052 Bendik Giske

音樂在赤裸和律動間發生。
 

現在挪威的薩克斯風演奏家 Bendik Giske 正站在他第三張個人專輯的前沿,用本名命名專輯標誌著他藝術旅程的巔峰,展現對自身聲音和品味的自信。受到來自各方的好評——包括兩項挪威格萊美提名——以及世界各地聽眾的激增,Giske 提供一場變革性的音樂體驗。選擇 Beatrice Dillon 作為專輯製作人增添了一層神秘感,顯然這位英國電子音樂家是與 Giske 在實踐原創美學表達的同路人,她獨特而簡約的影響立即而深刻。

 

專輯的起源始於 Dillon 對 Giske 的挑戰——放棄一些他作為製作人的習慣,擁抱一種「錄音室即樂器」的概念和錄音技術,該技術將微小的麥克風巧妙地放置在號角和 Giske 的身體上。這種細緻的方法旨在捕捉每一個獨特的聲音,按鍵敲擊到換氣喘息,為聽眾創造了一種個人而親密的體驗。Giske 根據自己吹奏管樂器的經驗,強調了這個過程的觸感和呼吸驅動的本質。儘使用單軌錄音,沒有多軌錄音,只有薩克斯風和他的身體,摒棄他先前作品中的混響空間和悠美的魅力,Giske 發現結果類似於音樂上的全裸狀態——每個細節,每個呼吸聲都是可聽的,沒有遮掩,沒有遮掩元素,所有細節都直面聽眾。雖然有時不太悅耳,但感覺更加真實有力,它需要更多的關注——你可以在音樂中聽到並感受到他的身體——它帶你進入一種流動的狀態,介於狂喜、歡愉和精神覺醒之間。

 

Giske 通過舞蹈表達自己,將運動和節奏融入他的作品中,通過薩克斯風的嗓音和敲擊表現出來,超越了樂器本身。Jack Halberstam 的《失敗的酷兒藝術》成為 Giske 藝術拼圖的最後一塊,提供了對異性戀規範和資本主義的批評,質疑了既定的高低文化區別,他轉身擁抱演奏中出現的意外聲音,其中一首歌曲Flutter甚至完全由這些不確定性的聲響構成,其旋律線由泛音製成,為一種沉浸式的即興演奏法奠定了基礎,映射出他多年的音樂探索。

 

這是社會解放的聲音,透過冥想的脈動和循環換氣的速度,以及身體的舞蹈,特別是手指、舌頭和唇部。Giske 知道音樂可以是將人們凝聚在一起的強大工具,呼籲關懷、團結和為共同的目標而共鳴。Bendik Giske 是對真實和存在的一種提議,是身為人表達個體最深刻自我的空間。

Bendik Giske - Not Yet Stills-23_Pedro S. Küster.jpg

 

Photography by Luke Abby, Pedro S. Küster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4.02.01

Tracklist:

John McGuire Vanishing Points

Surya Botofasina, Nate Mercereau & Carlos Niño – So Much Love (Live)

Arnold Dreyblatt – Auditoria 

Climate of Fear – Negative Space (Eartheater Remix)

Paul St. Hilaire – Three and a Half

Jake Muir – Bathhouse Blues

Marta De Pascalis – Glider

Bryozone – Ghost Tribe

Klein – DJ Drop

John Hassell – Toucan Oceans

Bendik Giske – Hole

bottom of page